|
一个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互相融合的时代核心提示:简而言之,机器智能和人类智能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,使用同样的术语来描述这两种现象只会产生混淆。我们首先要改变的是不要再说机器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,这是对智能一词的侮辱。
随着人工智能(AI)变得越来越聪明,你最近可能已经听到过许多关于 AI 将要灭亡人类的说法了。 事实上,许多大人物都在呼吁人们提起警惕:AI 支持者雷·库兹韦尔(RayKurzweil)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已经不敌比尔·盖茨(Bill Gates)、伊隆·马斯克(Elon Musk)和史蒂芬·霍金(Stephen Hawking)提出的担忧 。瑞典哲学家尼克·博斯特罗姆(Nick Bostrom)就 AI 的未来提出了一些 思维实验 ,其惊悚程度简直可以为北欧黑色小说开创一个新的流派。诚然,我们确实有的理由表示担忧。 在库布里克的《2001:太空漫游》电影中,人工智能 Hal 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拒绝打开太空舱门。从现在看来,这个情节的真实感要比 50 年前电影上映的时候高出许多。现在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担忧 无人机会自行决定 攻击人类,或者 自动驾驶汽车 会在撞上路边的树木和撞上一个小孩之间作出选择。 但是未来并不一定会成为这个样子。我们可以有利用 AI 的更好方式,这里的关键是要认识到人类和机器智能之间的互补关系。 机器的智能到底是比不上人类的。当然,现在的机器已经可以在 国际象棋 、《危险边缘》(Jeopardy!)和 围棋 上战胜人类。但是如果我们认为这些是智能的唯一定义的话,我们已经远远落后于这个时代了。 现在距离丹尼尔·戈尔曼(Daniel Goleman)提出 情感智能(emotional intelligence,EI)概念已有 20 年的时间。无论 EI 是否应当看成是智能的一种表现形式,我们人类显然拥有一些机器无法具备的特征和能力,这些特征和能力是影响我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的关键因素。 老派的经济学家们可能还在坚定认为我们人类都是理性的决策者,但是 行为经济学 已经证明经济行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,而且我们在多数时候表现出来的理性其实只是事后的理性。 我们需要探索的是共生关系,而不是竞争关系。 那么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呢?简而言之,机器智能和人类智能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,使用同样的术语来描述这两种现象只会产生混淆。我们首先要改变的是不要再说机器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,这是对智能一词的侮辱。 诚然,机器可以做越来越多的事情,它们的逻辑也变得更为复杂,所以它们有能力去应对更复杂的情况,以及处理更多的变量参数。但是机器和人类各自的强项都体现在不同的领域,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探索的是共生关系,而不是竞争关系。 这种观点的价值尤其可以体现在自然语言生成(NLG)技术的研究之上——也就是制造出会写作的机器,不过我不知道这样描述是否准确。这种描述其实就是说 NLG 技术开发得出的算法可以根据输入的数据输出文本内容。但事实上它的含义还是有所不同的。 NLG 协同写作可以同时发挥人类和机器的强项。人类作者可以发挥出他们的精妙思想和对观众的深入了解,机器则可以轻松完成耗费时间的枯燥工作。如果这项技术可以完全实现的话,人类和机器将可以根据浩繁的数据联手写出详尽准确的描述性文字。 当然,这种协作方式可以运用在许多领域当中:比如先进象棋(centaurchess),以及 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冲突问题的解决 。这些应用的本质都是一样的:利用机器的能力去解决一些机械化的问题,不过我们要承认,在可预见的未来之内, 所有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发挥人类的作用 。 我们不是机器,机器也不是人类。双方都会为这种共生关系贡献出自己的能力,只是机器本身是没有生命的,这也再一次强调了前面的观点。 编者按 : 罗伯特·戴尔(Robert Dale)是 Arria NLG 的首席技术官兼首席战略科学家。
版权声明:
本站部分内容、观点、图片、文字、视频来自网络,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,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。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、著作权、肖像权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(021-62511200),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。
|
友情链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