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邱慈云:中芯国际已进入良性发展
中芯国际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 邱慈云
●短期目标是实现产能利用率最大化
●中长期战略是发展中芯国际的特殊工艺,在成熟产能方面会针对大陆的特殊市场发展特殊工艺
●长期战略是继续在先进工艺上投资
记者:2012年中芯国际销售额达17亿美元,全年实现赢利2280万美元,创下了7年来的新高。到今年第一季度,中芯国际已经连续4个季度实现赢利。我们知道,中芯国际新的领导班子是2011年才临危受命的,在外部市场环境严峻和内部管理混乱的双重压力下,你认为中芯国际能够实现赢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?
邱慈云:去年能够赢利,首先是公司调整了战略,制定了清晰的短中长期目标,并有强有力的团队高效地执行。短期目标是实现产能利用率最大化;中长期战略是发展中芯国际的特殊工艺,在成熟产能方面会针对大陆特殊市场发展特殊工艺;长期战略是继续在先进工艺上投资。
去年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,中芯国际树立了继续坚持独立、国际化的方针。这个方针确定后,稳定了公司内部,也稳定了客户。
其次,公司快速提升了产能利用率,产能利用率在过去几个季度中达到业界高水平,在公司扭亏为盈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。
最后,我们在产品质量、客户服务方面更加努力,效果很好。在客户产品导入上,帮助客户做得更细心、更精准、更快速。在许多先进工艺的产能上,从客户把数据传给中芯国际到产品进入市场,整个过程压缩到4~6个月,帮助许多客户争取到市场机遇。
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,中芯国际在全球代工中成为中国大陆客户的首选,大陆客户选择将中芯国际作为其优先代工合作伙伴的意愿比例从2011年的60%提升至2012年的75%。
这几点是中芯国际去年能够扭亏为盈最主要的原因。
记者:一种看法认为,中芯国际的赢利,主要是通过降低折旧率而不是通过主营业务实现的。对此,你怎么看?
邱慈云:在我们的财务报表中,并不像外界说的是因为折旧率大幅度降低才实现利润上升,中芯国际的利润是通过主营业务实现的。去年公司的折旧情况与前年相比,基本上持平,没有大波动。接下来几年,公司会很小心地管理折旧,折旧费可能会有所上升,因为公司会继续投资,不管是北京二期,还是上海12英寸、8英寸厂,都会继续投资。
记者:由于拥有先进的制程工艺和庞大的产能规模,全球最领先的半导体代工企业的利润率都在50%以上。去年,台积电的产能规模是中芯国际的10倍,并且今年还要投入100多亿美元进一步研制先进工艺、扩大产能。中芯国际目前的毛利率在20%左右。中芯国际能否保持持续赢利,赢利点在哪里?
邱慈云:半导体领域的规划非常重要,中芯国际在确保赢利的状态下也加大了投入,原来的目标在几年内可以实现。我对中芯国际的前景比较看好,在过去一年中,公司实现赢利主要是因为销售能保持高点,在营运效率和产能利用率上做了很大改善。未来这个优势将继续保持。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差异化优势,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。
新的特殊工艺会在明年逐渐推出来,这让中芯国际有更多机会提升利润率。特殊工艺主要是针对大陆的特殊市场,比如 智能卡在中国的应用非常特别,有身份证卡、交通卡、社保卡、银行卡等,身份证卡市场培育了一批非常杰出的设计公司。
此外,很多应用具有地方特殊性,大陆设计公司更能够针对中国的应用提供特殊服务。只要中芯国际做好客户服务,这一块市场将大有可为。当前,中芯国际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与大陆设计公司合作,为特殊市场提供整套解决方案。从长远来看,中芯国际已经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。
紧跟国际先进制程 全面满足目标客户需求
●公司主要客户有两方面:一是移动终端,二是消费产品
●到今年年底40nm业务量达到大约15%
●现在我们在IP上投入很大,确保为大陆客户提供一个先进工艺平台
记者:当前半导体代工领域领先企业的工艺已经做到20nm,明年将进入16nm时代。目前,中芯国际营收的主要来源有两大部分:一是大于130nm的制程技术,占营收的43%;二是65nm技术,占30%以上。从技术趋势观察,中芯国际的营收增长点来自45nm及以下技术更为合理。你们在45nm及以下技术制程开发方面有何规划和进展?
邱慈云:中芯国际主要考虑的是公司客户的需求。公司主要客户有两方面:一是移动终端,二是消费产品。公司能够提供这两个市场的技术解决方案,满足市场需求,也会持续投资。当公司利润和营业额改善后,会根据客户需求加大投资力度。至于其他国际代工巨头的投资力度,其自身规模是中芯国际的数十倍,投资上相应地也是中芯国际的十倍,这比较正常。一些代工大厂如Intel,其主攻市场是CPU,中国没有CPU的设计,Intel不可能到中国来生产。
在这方面,中芯国际没必要一定与国际代工巨头一争高低。中芯国际需要做的是:首先要认清公司自己客户的需求,发展自身技术,让客户的产品有独到之处。在投资上,公司将继续在团队建设上投资,不断吸引优秀人才,扩大研发团队。在技术升级方面,2012年第四季度40nm占公司业务的2.6%,现在40nm已快速上量,2013年第一季度40nm业务量提升到6.4%,年底40nm工艺的量还会以高速度上升,达到大约15%。同时,年底28nm技术能够给客户做设计先导产品,20nm和14nm的团队也在进行这方面的技术研发。在20nm、14nm工艺技术研发的投入上,一部分通过国家的研发专项资金获得,研发专项可以推动技术提升,也能够做出产品。最重要的是,公司能够利用持续赢利来支持长期研发。
记者:随着工艺制程越来越先进,投入将越来越大。中芯国际的赢利不断提升,在资本市场上,股价也开始回升。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,你们有什么计划?中芯国际也在加强与新的投资人合作,解决后续的资金来源问题。你们去年与北京合作建设新厂项目,目前进展如何?
邱慈云:现在中芯国际可能还需要花更多时间来证明持续赢利的能力。目前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人已经开始注意到中芯国际,对投资中芯国际产生了一定的兴趣。在资金方面,中芯国际在北京的发展和内部扩建上,能够依靠自身内部的赢利和现金流,当然也希望有更充裕的现金,当一些特殊机会出现时,公司要有能力把握住。
当前,北京二期工程进展非常顺利,厂房建设已经启动一段时间,预计明年年初,厂房和洁净室可以启用,合资合同正处于政府审批中。
记者:根据我们的了解,中芯国际的主要客户来自于美国和中国大陆,大陆客户所占份额在快速增长。你们从研发投入、市场拓展、客户服务等方面,如何对大陆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?
邱慈云:中芯国际最主要的客户来自美国与中国大陆,2013年第一季度,美国客户营收占到51%,中国大陆客户占到38%,其他的是中国台湾和欧亚地区的客户。
中国大陆客户增长势头迅猛,占公司营收比例从2012年第四季度的34%上升到2013年第一季度的38%,而且仍然继续增长。2009年中国大陆客户营收占比大约是20%,现在已经翻了近一倍。中国大陆客户有能力用先进制程做最高端产品。在很多特殊工艺上,比如智能卡方面,大陆设计业在全球占重要地位。同时,中国大陆设计业和制造业的工程师设计水平也在快速提升,这使得大陆在半导体设计业和制造业方面的竞争力持续提升。
在过去三四年里,公司有一个转型,因为越来越多的大陆客户使用先进工艺,公司在工艺前端开发时就开始准备这些先进工艺的IP库,让大陆设计公司能够快速地使用最先进工艺,这方面的服务也得到客户认可。
现在我们在IP上投入很大,主要集中于移动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。公司会持续加强与大陆客户的合作,提升在先进工艺方面的解决方案,确保为大陆客户提供一个很好的先进工艺平台。
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创造良好产业生态环境
●中国大陆有很强的系统公司,这会给半导体设计业、制造业带来很多机会
●政府能够引导整个产业链的合作,帮助企业把产业链串起来
●当前员工的激励水平可以吸引一部分人,但是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差距
记者:半导体产业是战略性产业,一直以来,国家都在大力扶持。但是,由于各种原因,我国半导体产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在拉大。半导体业进入全产业链竞争时代,结合国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史,你认为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扶持中国IC企业更为有效?
邱慈云:半导体产业发展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。比如韩国,在几次大的世界经济波动中,几大半导体企业几乎要倒闭,最后还是韩国政府对企业扶持了一把,并且是持续地扶持。我国台湾也一样,不管是台积电还是联电,初期管理部门投入非常多,管理部门也要求其他民企跟进,也是非常持续地扶持。中国大陆也必须有政府的扶持,但这个投入要合理合法,符合国际规则。
中国大陆有一个很特别的环境,中国半导体业的机会也在这里。上世纪60~80年代是美国半导体业发展最好的环境,有系统公司、消费电子公司,还有国防工业,这都带动了IDM模式的发展。美国现在仍有系统公司、消费电子公司(如苹果公司)。再看其他地方,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、90年代也有这样的产业环境,半导体产业发展非常蓬勃,欧洲也是如此。但现在,欧洲和日本半导体产业都式微了,无法持续下去。对于韩国和我国台湾,其整合的面比较窄,我国台湾只有电脑公司,没有系统公司,韩国也没有系统公司,只有很好的消费电子公司。
而对于中国大陆来说,现在有很强的系统公司,如华为;也有很强的电脑公司,如联想;还有优秀的消费电子公司,如TCL、海尔等,而且这些公司都处在上升阶段,这会给半导体设计业、制造业带来很多机会,这是当下我们中国大陆的特殊机遇,这在其他地方已经不存在了。
目前,只有美国和中国大陆有这个特殊的发展环境,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和把握。
记者:中芯国际作为中国IC制造的标志性企业,如何在产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链优化完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?
邱慈云:现阶段,一些大陆的系统公司和消费电子公司还较少使用大陆的设计公司,但国外大厂如三星等都在用大陆的芯片,所以当前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处在脱节状态。而政府能够引导整个产业链的合作,帮助企业把产业链这条线串起来,让系统公司、消费电子公司给大陆的设计业提供更多机会。如果仅让设计企业自己开创市场,难度会很大,需要让系统厂商拉动设计业,我们代工业配合设计业进行制造。制造业的发展可以改变思维,应充分利用我国台湾的设计业资源。
中国大陆有基础,但还缺乏联动,还是比较分散。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,不仅是半导体企业本身要发展,还需要大环境。
记者:半导体企业是高科技企业,良好的激励机制,包括股权、期权激励等非常重要。中芯国际员工的激励政策与国际先进水平达到同一个水准了吗?
邱慈云:在这方面我们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,但还是有差距。海外同仁加入中芯国际主要是对中国有感情。公司尽量引进传统的激励方式,一些新的激励方式尚不适合,因为上市地区有法律约制,需要在法律方面突破才能有新做法。当前员工的激励水平还是可以吸引一部分人,但是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,还需要法律环境的完善。
记者:对于半导体企业而言,管理者的能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。你临危受命,肯定承受了很多压力。中芯国际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,但是不确定性的因素还是很多,能否谈谈你的心路历程?
邱慈云:我对中芯国际一直很有感情,很早就到这个企业来工作。当我回来以后,发现有很多老的同仁留下,经过了很多起伏和波折,但这么多年的辛苦也都撑下来了。我也很感激我们的团队,我们有一支很专业团结的队伍,能够迅速准确地执行公司的目标任务。只要我们把目标和方向定清楚,就可以看到一支自动自发的团队。
我们改变了中芯国际过去的一些做法,在整个效率方面有很大的进步。一开始,很多人不相信中芯国际能够在短时间内扭转过来,多数认为中芯国际在三四年才能进入良性状态。去年第二季度我们就打平了,这也说明我们的团队有很强的执行力。现在大家看到公司赢利,都很高兴,士气也比较高,大家愿意更多地付出。
版权声明:
本站部分内容、观点、图片、文字、视频来自网络,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,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。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、著作权、肖像权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(021-62511200),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。
|
友情链接 |